第184章:大明十大美人财富榜!!!-(1)
这么想着,朱瞻基干脆又和景蒙继续讨论了一番,主要的则是给这几个商会的产业,把具体的管理结构给再优化了一下。
毕竟现在这些事情全部都挂在景蒙身上,朱瞻基也怕到时候直接就把自家这个左膀右臂给累垮了。
而改整之后的商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商会原本以景蒙长孙义两人为管理核心的管理阶层,直接就成为了商会的总部决策层。
而再之下,则是按照不同的业务,又把商会详细的再次分成数个部门,目前主要的就是玻璃,香水,香皂,水泥的制造部门,以及应天城的建筑部门,还有便是造船厂的船舶部门和远洋航海部门。
当然,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些其他的比较小的部门,比如像是负责月刊发行的,以及温棚这边的建设和将来负责反季节蔬菜的部门等等包括以前商会盈利的一些杂七杂八的部门。
这些下面的部门相互独立,但是又会在决策层的统协下互相合作,而景蒙这些决策层又能从原本亲力亲为的管理中直接解脱出来。
这样的结构,其实跟三省六部的制度有很大的相似性,当然,具体的东西肯定也是所区别的。
把这些事情全部划分好,朱瞻基则是又让景蒙提供了一批可以提拔起来的各个部门的管理层成员名单,简单的把各个部门管理层的主要成员确定了下来之后,剩下的事情,自然会有景蒙这边安排着去完成了。
而把商城的事情安排完之后,朱瞻基自然也没忘记给自家二叔挖坑的事情。
等到和景蒙把商会这边的事情交代完,一些有疑惑的地方,朱瞻基也亲自解释清楚之后,朱瞻基这才话语一转问道:“关于月刊那边的事情,目前如何了?”
月刊的事情,朱瞻基这些时日其实关注的不多,主要的内容问题也都是由自家老爹在负责。
甚至连被自家爷爷拿去的大明旬报,朱瞻基都没在怎么注意,主要也是之前确实没太多用的到这些的地方。
倒是景蒙对这些事显然都是记在心里的,朱瞻基这段时间没有怎么关注,景蒙却也依旧没有忽视月刊这方面的事情。
听到朱瞻基问,便立即就道:“目前为止月刊已经发行的主要还是政刊,诗刊,以及农刊和医刊四个书刊,其中最受欢迎的则是诗刊,特别是殿下您之前写的几首诗词,更是收到不少人的追捧,不过可惜的是,殿下并没有用真名,否则现在整个应天城怕是都是殿下您的才名了。”
景蒙说到这儿的时候,脸上表情有几分古怪,主要是眼前这位殿下的有几首诗,写的都是一些风花雪月,哀哀戚戚的,极受那些青楼的小娘子们欢迎,更是有不少人直接称之为这是最懂她们的诗,把这位殿下形容成了柳三变复生,一些青楼清倌人更是直接扬言,只要殿下愿意证明了身份,她们便愿意邀请殿下成为入幕之宾,自荐枕席之类的。
当然这些话,他肯定是不好直接当眼前这位殿下的面直说的就是了。
毕竟这些诗,对于那些文人墨客来说是个扬名的好东西,但是放到眼前的这位殿下的身上,却也有些不合时宜。
景蒙心里这般想着,嘴上则继续开口道:
“也是因此,这个月刚刚发行的第二期诗刊,一期的售价是二十枚铜板,比其他几个书刊的售价要高出一倍有余,但是同时也是售卖最快的书刊,这个月发行不过半月,已经足足销售了近五万份出去,而且因为有不少的诗词,是直接从店铺前的议论墙上选取,最近也有不少的读书人化名各种称呼,将新作的诗词贴在议论墙上,一时间倒是有不少的跟风之人,导致目前应天城的诗词之风都盛行了不少。”
“反响最小的可能就是农刊以及医刊了,这两类书刊售卖的情况,哪怕是已经算是亏本在卖了,但是第一期发行到现在,也不过仅仅只是售卖了不到一千份,其中医刊甚至还要更少些,昨天汇报来的情况来看,也仅仅不过是售卖了一百二十三份。”
朱瞻基闻言,有些无奈,却也并不算是意外,毕竟月刊再是便宜,一本月刊的售价,也是不会低于十枚铜钱的。
十枚铜钱虽然在很多人眼里也算不得什么,但是也没人会真就觉得钱多瘆得慌,拿去买一本根本就不会看的书不是?
“看来推广这些东西还是要另外想些办法才是!”
朱瞻基心里思索了一下,《赤脚医生手册》也好,还是他从《军地两用人才之友》上摘抄下来的农业知识这些,他肯定是要想办法推广出去的。
不过月刊的路子,现在看来,能起到的效果显然是有限的。
“这次要不要趁着这个机会把报纸拿回来了?”朱瞻基皱眉思索。
而一旁的景蒙则依旧还在说着月刊的事情:
“至于政刊这块儿,则是因为之前朝廷旬报第二期的影响在,虽然后面朝廷方面已经做了改进,但是很多东西改的也并不是很彻底,导致大明旬报第三期,虽然稳住了崩坏的局势,但也是极为勉强,销售的数量依旧处于下滑中,故而很多原本购买报纸的人,都选择了购买政刊,再加上政刊这边推出的议论墙,让很多读书人找到了宣泄心中抱负,以及扬名立万的地方,销售的情况,也只是仅仅比诗刊弱上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