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张氏:儿子争气,还不允许我炫耀炫耀了???-(1)
朱高炽能想的到,如果这个时候自家儿子将五所高级学院成立,最起码勋贵这边,即使不会站出来支持,也不会有人开口反对。
朱瞻基点了下头道:“算是吧!”
朱高炽明白,自己儿子既然开口了,肯定是有所求了,沉默了一下,问道:“你打算让我怎么帮你?”
“很简单!”朱瞻基直接道:“我希望爹您可以提前给太子府走出去的那些官员打个招呼就行!”
“只是打个招呼?”朱高炽愣了下,他本来还以为朱瞻基会提出,让他安排人支持这件事情,没想到只是打个招呼,一时间有些迟疑了一下道:“不需要我安排几个人支持你?”
太子府走出去的官员分量是毋庸置疑的,朱高炽监国这么多年也不是白监国的,别看朱高炽平日里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但是这位太子爷如果真的爆发了,哪怕是当皇帝的朱棣,也是绝对不敢小瞧半分。
特别是这位太子爷在读书人当中的地位,一个仁宗就足以说明所有事情了。
所以朱高炽也自信,如果自己这边让人支持自家儿子,再加上现在军中勋贵这边的情况,可以说在朝堂上,绝对是不会有任何阻力的。
“不用,他们只要不反对就成!”朱瞻基摇了摇头道。
“真的不用?”朱高炽见朱瞻基回答的干脆,忍不住提醒道:“你要知道,即使我让太子府出去的那些人不说话,但是朝廷上可不止全是太子府走出去的人,旁的不说,就说你二叔,你二叔这些年可没少接着你爷爷的势安插人手!”
“而且就算你不在乎你二叔这边,但是你这次建立的五所高级皇家学院,我记得有几所就是教授医术,还有那个什么科学的是吧?”朱高炽看向朱瞻基问道。
朱瞻基点了下头道:“五所高级皇家学院分别是教授政治,律法的政法学院,教授军事的军事学院,以及教授航海的海事学院,还有就是您口中教授医术的医学院,和教授格物的科学院了。”
“这个我知道!”朱高炽点点头,道:“这件事情,我记得你爷爷之前就和你说过,教军事,还有这个政治,律法都好说。”
朱高炽顿了一下,有些担心道:“只是这个医学,海事,科学这三个,你真的想好了?”
不等朱瞻基开口,朱高炽又继续提醒道:“要知道自从汉武帝伊始,天下百家罢黜,儒术独尊,推明孔氏,你这三所学院如果低调点也就罢了,看在你的身份上,别人也不会轻易找你麻烦,但是你现在不仅挂上了皇家的名头,我听说学院学生还能够以天子门生自居?到时候第一个跳出来找你麻烦的怕就是孔家了!”
“爹,您放心吧,孔家不找我麻烦也就算了,如果敢找麻烦,我不介意给他们找点事情做!”朱瞻基不在意道。
对于孔家,说实话,朱瞻基是没有半分好感的,说好听点,孔家叫降表家族,说难听点比三姓家奴还要三姓家奴。
即使孔家现在不找他麻烦,他早晚也会找孔家麻烦,这个衍圣公的存在,或许对于王朝建立之初,安定天下读书人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就像是满清进关后,多尔衮前脚把盛京迁到北京,孔家后脚跟着就是一封《初进表文》极尽卑躬屈膝,奉迎之能事,一句“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可谓是直接就舔到了多尔衮的心尖尖上。
而作为天下读书人的表率,孔家在这个时候献上的这么一封《初进表文》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写这封表章的是当时孔府衍圣公被崇祯封为太子太傅的孔衍植。这封马屁味道很重的表章很快得到了回馈,清朝允诺孔府的圣裔们仍然享有优渥特权。
感激涕零的衍圣公,第二年又干脆利落的上了一封表章,名字叫《上剃头奏稿》,衍圣公一家顺应潮流,剃发易服了。在这封表章中衍圣公写道:
“遵奉圣谕,俱各剃头讫………伏惟睿照。臣临奏不胜惶悚战栗之至。”
就在衍圣公上《上剃头奏稿》一个月后,秉承孔老夫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训,嘉定松江昆山江阴等地百万士人和民众因为反对大清的剃头令,血流成河。
他们大约没有想到,孔夫子的嫡传圣裔们早就跪着不胜惶悚战栗的剃了。
可以说,清朝入关后,能迅速稳定朝局,“铁骨铮铮”老孔家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可以说,但凡老孔家能有人方孝孺一分的骨气,清朝说不定都得焦头烂额好几年。
“你自己知道就好!”朱高炽对朱瞻基的话并没有反驳什么。
虽然朱高炽向来对待文人都很和善,但是对于孔家,朱高炽心里其实也不怎么喜欢,除了大明建立之初,孔家曾干过两头下注这种事情外,另外便就是孔家内部也是极为肮脏。
草菅人命,违法乱纪这种事情,在孔家可谓是一点也不稀罕,也就是孔老夫子的名头摆在那里,处理不当容易引起问题,基本上老朱家对于孔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事情不闹大,也没人举报,也就懒得去管。
但是朱高炽监国这么多年,对于孔家做过的事情,自然也是知之甚深的,不管,不代表可以接受。
所以如果自家儿子真的可以给孔家找点事情,朱高炽其实也是喜闻乐见的。
朱高炽话落,自信的笑笑道:“你的事情我同意了,之后我会通知其他人,你要建学院的事情,朝堂上不会有人反对,现在可以和我说说新火器的事情了吧?”
“嘿……”朱瞻基闻言一笑,道:“燧发枪,也就是您口中的新火器,其实在北伐阅军的时候你也是见过的,不过那个时候用来阅军表演的都是固定的靶子,所以能看出来的东西其实都比较有限,但是在战场上却不同,特别是在对付骑兵的时候……”
“哦?”朱高炽听到这个,也是下意识的一愣,问道:“难不成这个燧发枪更适合对付骑兵?”
“也不是更适合对付骑兵。”朱瞻基摇摇头道:“瓦剌的骑兵您应该也知道,他们虽说也是北元残留下来的势力,但是武器方面也更加偏向轻装备,就算是身上穿的铠甲也只是皮甲,这种皮甲如果是对付一般的弓箭什么的,防御力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火器面前其实是不值一提的。”
“这样和您说吧,如果是步军的话,或许还可以依靠厚重的盾牌来防御火器射击,但是瓦剌骑兵仅仅依靠那些皮甲,燧发枪在一百步就可以做到直接射杀,而骑兵的最佳冲锋距离,便恰好就是一百步,可以说瓦剌的骑兵还没有冲锋起来,便就倒在了冲锋之前,我在忽兰忽失温,曾经用三千装备燧发枪的步兵营直面瓦剌马哈木之子托欢率领的一万骑兵,只是一个照面,托欢的部队便就开始崩溃,如果当时不是马哈木还有几万大军在后方掠阵,托欢甚至可能都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