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我爷爷是永乐大帝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我爷爷是永乐大帝》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51章:应天城,你们的皇帝回来了!!!-(1)

   从和林到应天,途径忽兰忽失温,再过撒里怯尔,经宣府,再到顺天,最后则由顺天乘船沿运河抵达应天府。

   这差不多就是这次北伐朱瞻基走过的路程,不过和来的时候不同的是,七月份的季节,可以算得上草原上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同时也是草原上一年中水草最丰茂的季节了。

   一路上亲卫军经过不少曾经的瓦剌部落,随着分牛羊,划分牧场,现在整个草原上基本上大多数地方都是可以看到一些放牧的瓦剌人身影的,颇有些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风。

   换做以前,这些牧民看到这么大一群军队肯定已经早早的就全部逃的无影无踪了,不过随着朱瞻基的政策施行,现在这些牧民看到大明的军队不仅不会逃跑,甚至还有不少牧民会主动前来询问,需要什么帮助?

   这在以前可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看到的情况了,毕竟这些牧民不管是接触哪一方的军队,其实本身都是带着很大的风险的,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倒是不会发生了,大明军队这边,早就已经由朱棣下了死命令不许对牧民劫掠。

   从和林到顺天这段路,一路上走过的基本上都是草原上水草最丰茂的地区了,朱瞻基遇见的牧民也不止一个两个,看着颇有种军民一家亲的感觉,朱瞻基心里还是多少有些感慨的。

   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来说,可以说是真的太少见了。

   “希望于谦他们不会让我失望!”看着身后的草原渐渐远去,朱瞻基有些期待他再次来到草原上的情形。

   这个因为他的到来,而彻底和历史走上了一条不一样轨迹的土地,朱瞻基希望即使数百年,千年后,依旧有华夏人可以喊出那句:“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永乐十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应天府,龙江驿,高大的楼船缓缓靠岸,作为长江下游,扬子江码头,离应天城最近的地方,这里也可以说南来北往漕运的必经之处,站在船舷之上,已经可以远远的看到应天城最西的仪凤门。

   “应天城,你们的皇帝……嗯……不对,你们未来的大帝回来了!”朱瞻基目光远眺,深呼吸了一口应天府的空气。

   算算时间,朱瞻基这次北伐从应天府出发是十一月中旬,抵达顺天的时候是十二月,之后北伐大军在顺天府经历了差不多两个月左右的修整,是永乐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开始的正式北伐,算下来朱瞻基离开应天也已经差不多有将近十个月的时间了。

   这应该算是朱瞻基这辈子离开应天府最长的时间了,除此之外,去的时候还是好好的,回来的时候,他居然也已经要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说实话,朱瞻基心里也颇有种恍如隔世般的错觉。

   草原上最热的季节算是七月,南方最热的时节就应该算是八月了,燥热的季节,躁动的心,对于这个阔别近十个月的城市,朱瞻基心里还真是有些怀念的。

   主要也是这次北伐的事情太过顺利,朱瞻基甚至都没怎么用力,马哈木自己就倒下了,后续的大多数时间,朱瞻基的任务都是安抚瓦剌牧民的事情上。

   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其中的过程却是相当的反锁,特别是这次朱棣有意当甩手掌柜的情况下,基本上瓦剌的所有政务和军事都压在了朱瞻基头上,朱瞻基也老老实实的体验了一回自家二叔监国时的待遇,每天不是在处理政务,就是在巡视和林的建设情况。

   这种的日子一持续还是将近小半年的时间,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朱瞻基亲力亲为,自然没有在应天府来的舒坦了。

   毕竟在应天府不仅有自家爷爷在最上面顶着,就连各种政务,再不济还有自家老爹这个监国太子,怎么也是轮不到他这个皇太孙身上的说。

   而他每日里没事儿的时候,也就动动嘴皮子,对商会的事情上上心,其他的时候,完全可以闲来搞搞自己的爱好,比如爬上奉天殿,画个应天府版的上河图什么的。

   “殿下,该下船了!”

   朱瞻基感慨,有亲卫军的士兵走到朱瞻基身边开口提醒。

   这次和北伐的时候不同,北伐的主力军,已经先朱瞻基一步回到大明,朱瞻基这边算是后续部队了。

   迎接北伐大军的程序已经提前走过了,自然就没有迎接两次的道理了,哪怕这次北伐主力甚至连瓦剌的面都没见到,战斗就已经结束了,但是也不可能说是只迎接朱瞻基亲卫军,毕竟北伐的主帅是朱棣这位皇帝,就算是朱瞻基亲卫军表现的再亮眼,自然也不可能和皇帝抢了风头不是?

   所以朱瞻基回来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夹道欢迎的迎接仪式,亲卫军这边被朱瞻基安排直接回了军营,而他自己则带着一部分负责自身安全的护卫向应天城内行去。

   和北伐的时候,仪凤门外的黄土路不同,朱瞻基这次回来,仪凤门外的黄土路已经彻底换成了坚硬的水泥路。

   来来往往的商旅,拉着货物的马车络绎不绝,看得出来,水泥路虽然相比土路对于马蹄的伤害要大些,但是同时也确实节省了更多的马力,甚至不少的马车都已经明显做了改装,在原本的基础上,将马车进行了加长,加宽。

   朱瞻基一身戎装,加上随行的亲卫军护卫,走在通往仪凤门的路上多少还算是有些显眼的,再加上这次回来朱瞻基也并没有提前准备马车,骑的也是之前马匹白马,不多时朱瞻基便已经被来来往往的人给认出来了。

   “那是太孙殿下!”

   有人惊呼,朱瞻基回应天的消息顿时也随之立即在这条路上传了出去。

   得益于朱瞻基之前在应天府竖立的良好形象,这些应天府的商旅也好,百姓也罢,对于朱瞻基同样也算不得畏惧,听到朱瞻基回应天的消息,不多时朱瞻基前进的道路上,来往的商旅和百姓就纷纷停下了脚步,让开了道路,在两旁驻足围观。

   这些人群倒也不敢冒犯了朱瞻基,只是在不远处,一边向朱瞻基这边投来敬畏的目光,一边自发向着朱瞻基这边行着礼。

   人群中,有人看到朱瞻基,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突然对身边的人开口解释道:

   “我听说这次太孙殿下是跟随陛下一起北伐蒙古人的,我一个兄弟的妻弟的同窗与一个北伐大军的千户相识,听说这次太孙殿下孤身一人,一人一刀,从草原这头,杀到草原那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直杀破了那蒙古人的胆,硬是破了蒙古人十万大军,听说就连那蒙古人的首领,叫什么木的,听到殿下的名字,当晚就被吓死在了家里,据说是肝胆俱裂,他有个儿子,害怕殿下的威名,在那个什么木死后,直接就向大明投降了,甚至还亲自把那什么木的人头都给割了,就是为了保住性命!”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