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准备监国!!!-(2)
虽然事后目的没有达到,不过也确实让朱高煦知道了监国的困难,一度被繁重的国事逼得直接选择摆烂,要不是自家老爹在一旁收拾烂摊子,说不得那次监国,弹劾这个二叔的奏章就得把乾清宫的政房给堆满。
正所谓“始作俑者”嘛,朱瞻基也是担心自家爷爷打着什么“锻炼”自己的目的,然后把之前的自家二叔的套餐再给自己来一套。
作为朱高煦监国的策划者,朱瞻基对于朱高煦监国时的各种安排,可是清楚的很,别说是朱高煦这种本来就不是什么能够勤政的人,就是一般还算勤政的皇帝,也基本上熬不了几个月。
毕竟那些安排,本就有刻意针对的意思,正常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有那么多政事需要皇帝亲自处理,否则内阁的设置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这个………殿下………奴婢……奴婢也不知道啊!”听到朱瞻基的话,侯显脸色明显一僵,呐呐了两声,看了看左右抬着朱瞻基的那些小太监,随即立即苦着脸陪笑道:“陛下只是让奴婢负责照顾殿下的起居生活,听候殿下的命令,其他的事情,奴婢是一概不知。”
“我看你是不敢说吧……”朱瞻基翻了个白眼,看见侯显的反应就知道,自己肯定是猜对了,撇了撇嘴,朱瞻基招招手,让侯显凑近了一些,随即压低了声音道:“你和我把我爷爷的安排说说,你知我知,我绝对不和其他人说!”
“………”侯显张了张嘴,脸色变的更苦,小声回道:“殿下,奴婢当真是不知道啊!”
“真不知道?”朱瞻基见侯显这表情,有些不像是作假,立即问道。
“奴婢真不知道!”侯显立即摇头。
“算了,不为难你了。”见侯显这样子,朱瞻基也明白向从这老太监嘴里问出些什么,应该是不可能了。
想了想他直接道:“说说我明天监国的安排吧?”
侯显闻言明显也松了口气,连忙道:“殿下,明日您的安排是先跟着几位大臣先熟悉一下处理政务的流程,之后内阁那边会把最近一段时间朝中比较重要的文书,奏章之类的拿来,您到时候只要抽空把这些东西看一看,最好可以做到全部记住。”
“当然,如果无法全部记住的话,也需要对这些事情有一个印象,如此也可以在朝中大臣们提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能知道是个怎么回事,其他的事情,陛下那边交代了,等到殿下熟悉了朝中的政务流程,内阁和六部那边才会把更多的政务逐渐交到殿下手里,这段时间,殿下的任务主要是多看奏章就行。”
侯显对于宫里的事情显然也是极为熟悉的,简单的和朱瞻基介绍了一下,接下来监国的事务后,朱瞻基大致也就明白了自己该干什么了。
总结起来其实也就两个字:“看书”
这显然才是正经的监国流程,像是之前朱高煦那样,上来就一大堆政务,还得面临大臣问政这些事情,自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国家大事,事无巨细,可以说都是事关整个大明的事情,一个没接触过这些决策的人,贸然接手,除非是那种本就是天赋异禀的人,否则最开始必然会手忙脚乱,一不小心就会捅处篓子来。
所以一般的情况下,无论是监国,还是新皇登基,上一任皇帝都会提前安排一些大臣作为辅助,一来是让这些大臣作为老师教导监国的事情,二来也是给新上任的人一些适应时间。
所以听完侯显的话,朱瞻基便直接问道:“我爷爷给我安排的辅佐大臣都有哪些?”
“回殿下!”侯显立即恭敬道:“陛下下旨,让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及吏部尚书蹇义两人作为辅佐大臣,当然………”
侯显说到这,微微一顿,然后看看左右,又压低了一些声音道:“文渊阁大学士杨荣,翰林院侍讲杨士奇,太子冼马杨溥都是亲近太子的人,陛下出宫前,曾特意将三人叫到宫里,也曾叮嘱过三人,好好辅佐殿下,只是并没有正式的旨意。”
朱瞻基闻言点了点头,有时候要不说整个大明最有实力就是自家这个太子老爹呢?
不说那些从太子府走出去的底层官员,单单是整个大明的最上层,六部中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毫无疑问是站在自家老爹这边的。
虽然除了兵部尚书金忠外,其他几人并没有表态什么的,但是所做的事情,确实基本都是像着自家老爹的。
而作为此时还没有取代丞相作用,差不多还相当于秘书职务的内阁,作为内阁奠基人的三杨,更是毫无疑问的太子党。
想到金忠,朱瞻基又想到了一件事,问道:“金老爷子的身体怎么样了?”
这次北伐回来,虽然朱瞻基接到的大多数消息都是好消息,但是这些消息里面同样也有不好的消息。
那就是六部里面,最坚定的太子党,金忠,在朱瞻基回到应天之前,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告病在家。
对于这位帮助自己一手把亲卫军组建起来的老大人,朱瞻基无疑是十分感激的。
毕竟自家老爹现在能在太子的位置坐的这么稳当,除了解缙那句“好圣孙”。
金忠这个跟着朱棣从燕王时期就一路走过来的兵部尚书,一开始就十分坚定明确的支持,绝对是脱不了干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