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大人们,时代变了啊!!!-(1)
眼前的这把枪精准度显然是有些不太符合朱瞻基理想的,这里面固然有李章属于首次接触开枪的缘故。
但是击中目标靶的位置,偏差的也是很大,甚至差一点就可能脱靶。
不过朱瞻基对于这个倒也不怎么急切,他心里对这个结果其实也是早有预期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和现在的火器装填有很大的关系,想要把弹丸塞进枪管,首先要做的就是弹丸肯定要比枪管的直径要小,而这样子一来,弹丸小于枪管内壁直径,发射出去的时候自然就有一定的随机性了,同时威力也会减小许多。
而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让子弹转起来,也就是之前朱瞻基本来想和这些人商讨的膛线刻画问题。
只不过膛线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相比定装,以及后装要更加麻烦复杂,主要是膛线的刻画方面,就算是后世,膛线甚至十五世纪就已经出现,但是也是到了十九世纪了才得到普及。
这也是朱瞻基没有让人立即就把膛线刻画出来的原因,膛线的刻画对于精准度要求很高,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在枪管内壁刻上几条线,而是要让子弹旋转起来。
甚至子弹的设计上,子弹的直径也要比枪管大才行,否则即使把膛线刻画了出来,效果也是几乎没用,子弹不会旋转不说,甚至反而会减小子弹的威力。
但是子弹一但比枪管内壁直径大了,不但容易卡壳,甚至连填装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相较于子弹的设计问题,膛线这种技术问题,困难显然是更大的。
只不过这点落在朱棣以及现场的其他人眼里显然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精准度对于大明目前装备的火铳而言,压根就是个不存在的东西,毕竟大明的主要敌人就是北方的瓦剌以及鞑靼,但是瓦剌鞑靼的主力却是骑兵。
骑兵的主要威力就是来自于大集团的冲锋,阵型密密麻麻犹如蚁群,就算是个瞎子,蒙着眼睛,一枪打过去,都能打中好几个。
困扰神机营的问题,也从来都不是什么精准度的问题,而是装填的时间,以及火器的射程问题。
但是显然眼前的这把被朱棣命名为神威将军枪的燧发枪,无论是从射击距离,还是弹药的填装速度,都已经远远超越了神机营目前装备的火铳。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这神威将军枪一次性只能射出一刻弹丸,而神机营却是射出的是一片。
“去取一门霹雳炮来。”朱棣目光闪烁的盯着眼前的靶子,然后对身边的锦衣卫吩咐了一声。
霹雳炮,也就是神机营装备的制式火铳的名称,作为朱棣身边的禁卫,锦衣卫自然也是有装备的。
朱棣一声令下,很快一个一头大概有成年人胳膊粗,一头插着木柄握把,如同一个棒槌样式的霹雳炮,就被一个身形高大的锦衣卫扛了进来。
朱棣看看眼前单是扛着就有些费力的霹雳炮,再看看另一边一只手就能轻松提起的燧发枪。
他眼中思索,指了指眼前的靶子,对扛着霹雳炮的锦衣卫,开口道:“将这靶子竖立在五十步外,你以霹雳炮射击看看。”
扛着霹雳炮的锦衣卫微微一愣,下意识的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不过随即打住,恭声应了一声后,随即将自己的搭档一起叫了过来。
走到预定的射击位,一人将霹雳炮倒置,一人开始从腰间的火药袋中取出火药,以及铅弹全部倒入进去,等到差不多之后,这才取出一根随身携带的木棍,又对着霹雳炮的管子用力怼了起来。
朱瞻基看了一眼两人的操作,然后走到了朱棣身边,对于这两人的这次结果,他其实不用看也是知道的。
霹雳炮虽然称之为炮,但是射击的距离可完全和炮搭不上关系,由于炮管很粗,填装的又是散装的铅弹,射击出去的时候,自然也是天女散花一样,这样的攻击,杀伤范围顶多能有二十米就已经顶天了。
当然也别小看了这二十米的距离就是了,虽然这二十米的距离,在骑兵眼中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但是在神机营这霹雳炮之下,那也是众生平等的距离,再加上神机营的指挥,后世熟知的三段式射击,更是早就在神机营中被玩烂了的阵型,神机营因为火铳填装速度问题,采用的便是七段式射击。
再加上其他的部队配合,这也是神机营为什么敢直面数倍于几的骑兵,却依旧敢顶在第一列的原因。
想想数千把排成七排的喷子,基本就可以想象的到,这二十米距离,对于瓦剌和鞑靼,是一段多难跨越的距离了。
但是这霹雳炮强归强,但是杀伤力只有二十米的限制,确实始终不变的。
而现在攻击的位置可是五十步,一步一米五,也就是说七十五米,足足将近五六十米的差距,别说是碰到目标靶了,就是再把这靶位向前挪个几十米都够呛,所以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