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我爷爷是永乐大帝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我爷爷是永乐大帝》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382章:钱不拿来当军费,难不成拿去做赔款???-(2)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骑兵作为冷兵器时代当之无愧的王者,朱棣能够依仗数倍兵力直接吊打瓦剌,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而朱瞻基的亲卫军这次却是面对数倍与己身的骑兵,却是反过来吊打了瓦剌骑兵,燧发枪红衣大炮这些火器的强大,显然是可想而知。

   而大明有了燧发枪和红衣大炮这样的神器,他可以想象的到,从只要牢牢的把这种神器掌握在大明手里,那么从此以后,草原游牧民族这个困扰了中原王朝数千年的危害,将再也不会存在。

   没有了游牧民族的威胁,那么大明必然可以走向远迈汉唐的强大。

   之后就是水泥了,水泥的作用,乍看之下,貌似和燧发枪是相差甚远的东西,甚至和玻璃镜,肥皂香水这些都很难比,既没有火器的攻击力,也没有玻璃镜这些东西的敛财能力。

   但是和林城短短几个月被建成,应天城仪凤门连接着长江码头的水泥大道,以及目前应天城出现的水泥房,朱棣虽然政治头脑在皇帝里面排不上什么前列,但是作为皇帝,该有的敏感度自然也是还有的。

   朱棣能清楚的想到,一但水泥在大明普及开来了,无论是将来用水泥建筑防御外敌,亦或者是水泥路连通大明的天南地北,都对大明,对朝廷的统治,有着莫大的助力。

   而这些,无论是敛财的玻璃,香水,香皂,又或者是征服瓦剌的燧发枪,红衣大炮,亦或者是水泥,这些却全部都是那群读书人主流里面完全不带正眼看一眼的“奇淫技巧”!

   不知为何,朱棣片刻间突然心里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想法:

   “读书人都该死!”

   或者说不能说是全部的读书人,但是至少如同宋朝那批高喊“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的读书人,是真的该死!

   这一刻朱棣心里想了很多,不过他脸上却没有露出丝毫。

   朱瞻基听到朱棣的话,点了下头道:“这个科学和皇家科学院的科学的确是一个东西,不过目前皇家科学院还没有开办,商会这边人手有限,想要再弄这么一套,也是有很大难度的事情。”

   毕竟是面对有前科的人,朱瞻基不知道主动在想什么,只当是自家爷爷是眼红了。

   担心朱棣直接开口让他给皇宫也安排上电灯的朱瞻基,提前就打上了预防针。

   不过显然朱瞻基这会儿多少是有些以小人之心度了朱棣的君子之腹,朱棣听到朱瞻基的话,丝毫没有想到旁自家大孙子给皇宫安排上一套的这件事情上。

   反而是听了朱瞻基的话后,却是想到了另一件事情上,那就是他之前并没有支持朱瞻基建立皇家科学院的事情。

   他只觉得自家大孙子这话应该是在抱怨,抱怨他之前没有支持他,然后才造成了现在这种电灯无法弄出来更多的。

   朱棣略微沉默,想了想后问道:“之前在别院的门口,我看见了你将这次北伐受伤残疾的士兵安排成了站岗的护卫,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你觉得如果把这事情在全军推广开来如何?”

   朱棣这话说的有些突然,毕竟前一刻还在提皇家科学院,下一刻就转到了残疾士兵得身上。

   朱瞻基也是愣了下,然后才点了点头道:“推广开来自然是好事,那些受伤残疾士兵毕竟是为了大明,这才导致的残疾,大明如果不管不问,对那些底层的士兵来说,无疑是一种十分寒心的事情。”

   “这就像是朝廷里的那些将军,如果是壮烈牺牲的,又或者是老死病死,朝廷多少都会进行追封,但是我们也不能只单单看到那些将军,而就忽视了这些士兵不是?”

   朱瞻基说到这儿,心里也是有些感慨,说起来大明覆灭的时候,本身来说其实也是很强大的。

   虽然大明内部,李自成攻陷了顺天城,但是要知道李自成打的部队,大多都是一些常年没有军饷,甚至完全就是吃空响的队伍。

   而且基本上还都是一些疏于战事以及训练的军队,但是大明真正能打的关宁铁骑这些边军,李自成却是碰都没有碰一下。

   如果不是顺天城沦陷,关宁铁骑沦为孤军,不仅需要防备日益强大的清军,还需要应付攻陷顺天城的李自成,新成立的南明又十分遥远,为了自保,吴三桂选择了投降满清,以致李自成刚刚建立的政权,便在满清和吴三桂得围剿下迅速土崩瓦解。

   但是在吴三桂放满清入关前,所谓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在关宁铁骑的眼里,也不过就是一群拿来养寇自重的工具人罢了。

   至少在满清入关前,虽然大明的优势在随着满清日益强大,一天天减小,但是至少优势其实是一直都在大明这边,再不济,至少基本的僵持,边军依旧可以轻松做到的。

   而这样的边军,实际上士兵拿不到军饷不说,甚至吃空饷都已经成了传统。

   这种情况下,边军对于朝廷,又怎么可能有什么忠诚度可言?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既能比喻成民,自然也是可以比喻成兵的。

   这也是为何,吴三桂一言下,整个边军,几乎是没有丝毫犹豫,便把曾经最大的敌人直接就放进了山海关的主要原因。

   如果但凡,这些底层的士兵,能对大明又那一丝丝忠诚,至少以吴三桂的威望,想要让整个边军把满清放进关内,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么顺利。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