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这里可没有野心家们生存的土壤!!!-(2)
“太祖爷爷或许有所察觉吧,登基之初,便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打压,清查田地,打击贪腐,整治科举,废除宰相,可以说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在削弱或者干脆就是在消灭他们,而他们也或许察觉到了危险,所以他们即使做了咱们大明的官,依旧还有一部分心念念着元朝的好!”
“只不过太祖爷爷没有如他们的意,北元也没有他们想象那么争气,太祖爷爷不仅杀得他们胆寒,使得很多农民得到了解放,拥有了田地不说,更是一反宋朝以文御武的格局,大肆提拔了一群可以与他们分庭抗礼的勋戚,更是将老朱家的人,分布在了大明的各个地方,试图以此长久压制打压或者是平衡这些人!”
“而这其实也就是大明目前的局势,文武平衡,但是爷爷您觉得这种平衡可以持续多久呢?”
朱瞻基话落,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向了朱棣,不等朱棣回答,朱瞻基就摇了摇头道:“我敢说,这种平衡最多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一百年,甚至是说不会超过五十年!”
“为什么呢?”朱瞻基笑着又问了一句,同样自问自答就道:“太祖爷爷在的时候,有开国功勋,还有北伐功劳,您在的时候同样也有靖难之功,也有北伐之功,这样子一来,您和太祖爷爷其实都可以在这中间提拔起来大批的勋戚,以此来对抗这些士绅!”
“但是之后呢?鞑靼和瓦剌您也看见了的,阿鲁台现在估计见到您就得跑了,马哈木虽然在蹦跶,但是实际上也并不敢跳的太高了,如此一来,以后大明必然也会出现战争越来越少的情况,甚至是会出现没有战争可打的情况,那样的情况下,老的勋戚必然会一批一批的老去,而新的勋戚得不到战争洗练,必然也会一批不如一批!”
“而这些士绅呢?朝廷的科举不会停下,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还时不时加一次恩科,他们向朝廷输血的速度,也只会越来越快,大明有三年一次的科举,却没有三年一次的战争,长此以往,勋戚的地位就会越来越低,文武的平衡也会就此打破,到时候咱们大明和大宋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真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老朱家的皇帝,怕是能做的,要么就是和他们同流合污,要么………”
朱瞻基说到这儿,话语微微一停,眼神认真的盯着自家爷爷,一字一句的严肃道:“要么就是改朝换代了吧!”
朱瞻基的话不瘟不火,但是落在朱棣的耳朵里,却像是晨钟暮鼓,他捏着茶杯的指节已经被他捏的不知不觉间已经发白,他也好似没有丝毫察觉!
脑子里回荡的都是朱瞻基的话。
他也不停的开始在心里询问自己。
大明的老百姓究竟是谁?农民?士绅?
还有勋戚?大明有三年一次的科举,却没有三年一次的战争!
等到老一辈的勋戚老去,死去,新一辈的勋戚得不到战争的洗礼,那时这些人又如何抵挡的住从科举里一步步杀出来的文官?
届时文武必然失衡,大宋的例子就摆在那里,文武失衡的结局,几乎不用他去想,就能看得见。
而那时老朱家的皇帝又能如何做?反抗?
拿什么反抗?
勋戚?
一群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勋戚,怕不是就像那圈里的肥肥,除了混吃等死,又能有几个将门虎子?
势单力薄,怕是直接就会被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了,而剩下的也必然,和自家大孙子说的那般,都是已经同流合污了的吧?
而这还是在大明以后的皇帝不会出现太过昏庸的情况下,但是万一,万一老朱家的后辈里面再出一个建文呢?
想到建文,朱棣心里立即就升起了一股子凉气,下意识的就向朱瞻基看了过去。
随即他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浊气。
还好,还好,自家这大孙子不是那什么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