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78-(1)
。”
伯克纳太太点点头:“这家店说不定就有电影里面‘扫地僧’似的人物,我听他们说了,越是不起眼的,在旁边扫地的,反而是武功极其厉害的人物。”
“这位做补汤的女士,大概就相当于是‘扫地僧’夫人。”
姜敏喝着汤,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她这会儿正怀疑自己的英文听力水平,这些人聊得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扫地僧夫人噗!
张骁倒是波澜不惊的,还主动邀请伯克纳夫妻俩多来尝一尝这“扫地僧补汤”,让他们回国之后,多跟朋友介绍介绍。
来京城一定得来喝这个汤。
第 101 章
周日, 吹了一夜北风,气温骤降, 清晨的天空灰蒙蒙的,风卷着沙子,吹得人眼睛睁不开。被窝外面是冰寒的空气,暖洋洋的被窝就像是凹陷的蜜糖,让人沦陷在其中,怎么都不肯爬出去。
姜 敏还穿着睡衣, 她没有起床,翻出笔记本和一支笔,挪开枕头,借着窗外朦胧透进来的白光,开始撰写自己的《外国人观察手册》。
这也是她未来的赚钱思路!
昨天她还想着让桂花婶等人拿出许多菜系, 来试探这几个外国人的口味,但他们对各种菜表现平淡虽然都是夸的, 但明显看得出来,这些人更偏好“功夫大补汤”。
对这个的好奇写在眼睛里藏都藏不住。
虽然不见得好喝, 但却抢着喝。
这不得不让姜敏沉思所谓的“商品经济”, 这些外国人来自于发达国家,衣食住行方面在自己本来的国度已经得到了相当大的满足……那么这类人更愿意为什么买单呢?
大概就是商家给他们制造的噱头了。
都说好奇心害死一只猫,人吃饱穿暖后, 也就追求所谓的精神享受, 要吃没吃过的东西,要去没去过的地方, 哪怕知道藏区自然环境再危险, 也抵不过好奇心。
所以……与其按照他们本身的口味来投其所好,不如想办法制造“噱头”, 让他们为其买单,还买的欢欣鼓舞。
自古以来,国外的人都喜欢华国的三样东西,瓷器茶叶和丝绸。
我们国家在过去为了换取“外汇”,在曾经的十几年中创办过对外公司,用这些东西去换得外汇,但这样纯粹的卖出去,价格并不算高。
姜敏托着腮帮子,除了丝绸外,瓷器和茶叶在国内的卖价并不高,比如滇省的普洱,也不过五毛到两块钱一饼。
对于外国人,我想办法搞个包装,说这是“功夫大师爱喝的茶叶”“熊猫茶叶”,我卖个五十块钱不过分吧?
让张骁画几张少林功夫图,找人印在瓷器外面,我一个卖五十到一百一整套上千,这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