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薛府红线-(1)
李汲前世有一句俗语,叫“家里有矿”,以喻某人之豪富;而即便这条时间线上的唐朝,挖矿也是最来钱的尤其可能短期内便见成效。
然而很可惜,根据初步调查汇总,魏博两州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矿产资源,不仅可以用来铸钱的铜矿根据最新的钱法,允许地方政府自主铸钱,只是朝廷需要派员监督和抽税而已欠奉,就连好一点的铁矿都没有。
铁是战略资源,欲强兵便不可无利器,欲器利则必须有精铁。两州以内,只在博州的聊城武水之间有几个小型铁矿,不但品质差,不能铸造兵器,抑且年产量只有不到一千斤……简直士卒人手一枚铁钉都未必够用啊!
唯一拿得出手的矿产资源,是莘县和聊城两县有岩盐,但开采不易,勉强可以供应两州食盐需求的七成而已。
而在李汲前世的认知当中,只记得这一地区似乎是有石油的……但在二十世纪之前,整个中国境内都没发现过以当时技术便可方便开采的大型油田,况且即便走运挖出来了,也得有足够的精炼技术和配套用途啊,否则只能用来制墨……
李汲无可奈何之下,才只能找到郁翎,研讨商业问题我有太多物资需要外购啦,不可能寄望于朝廷的调拨。
李汲自然希望组建自家的商业力量,问题手下无可用之人,而即便他本人就有一定商业头脑,也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一领域,这才被迫要向原有的大商家求助。终究他跟“郁百万”是老交情了,两次赴洛都得到过郁翎的协助;而从至德二载到宝应二年,整整六年间,洛阳数度易主,郁翎的财势却始终深固不拔,相信这老儿是颇有两把刷子的。
郁翎倒也很乐意跟李汲合作,一则李汲是天子宠臣,又即将往镇强藩,即便他别有靠山吧,这条大粗腿也最好顺便抱住;二则李汲两次入洛,都从郁家搜刮走了大批财货,这让“郁百万”心里很不爽,想找机会再捞回来虽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李汲所为也是为了保住郁翎等人的家业,但在商贾们看来,我没赚到那就是赔了!
由此李汲询问郁翎,我想要铜铁和马匹的长期供给,你有什么路数么?郁翎想了一想,回答道:“魏博既然不自产铜,不能铸钱,节帅购之无益。至于铁,最近便是取之于昭义军……”
他提醒李汲,相州的邺县林虑,磁州的昭义,都有规模颇大的铁矿,且邺县附近还有全河北首屈一指的冶铁作坊。
李汲听了,不由得嘴角一抽,心说若从铁矿资源来论,果如杜黄裳所言,卫相等州比魏博更为重要啊……干嘛不把薛嵩赶魏博去,却命我镇守卫相磁洺邢呢?
当然他也知道,若将自己摆在魏相,则处河北诸降将的侧翼,只能采取守势,而不象魏博可取攻势,方便中心开花……看起来,确实必须跟薛嵩搞好关系啊,否则必定在物资上被他卡脖子。
“则战马当从何处采购?”
黄河巨马水之间,基本上一马平川,最便利骑兵驰骋了,相信自己若能编练起数千精骑,无论战略布划,还是战役回旋,都可夺占优势。李汲可是参与过河阳之战的,所见史思明麾下良马甚多,则若自己得不到足够的马匹,诸镇降将反倒骐骥成群,那仗就基本上没法打了。
他知道唐军战马,多得自于西陲北鄙,从北庭河西直到朔方太原府,到处都是马场,那么叛军的战马又得自何处呢?是幽燕,还是更北面的契丹奚地?
然而郁翎告诉他:“河北便产良马。”
河北地区,尤其是北部,也是重要的马匹产地,其品质虽然稍逊于关西骏足,数量却隐可与之相拮抗。尤其本地马匹,熟于水土,而若从关西贩马前往河北,将养起来恐怕要费事得多。
“则我魏博有马场么?”
“有,惜乎不多,李帅还须从莫瀛深定等州购入。”
李汲捏捏太阳穴,不禁发愁那就必须跟李宝臣甚至是田承嗣打交道啦。实话说他虽然只跟田承嗣见过一面,却颇为反感此人,观其相貌举止,阴狠狡诈,桀骜不驯李汲觉得河北诸镇若是再反,领头的多半是田承嗣!
“则君可能为我办乎?”
郁翎满口应承,并且推荐了门下一名商贾,宋州人,名叫包子天,跟随李汲前往河北,探勘和尝试打通相关商路。因为其实吧,郁翎此前做生意,主要是在都畿河南境内,触角尚未伸入河北地区,但既然机会来了,他也并不打算拱手让与别家即便是向来跟自己交好的商家。
李汲在洛阳歇足三日后,继续启程,先回老家汲县转了转。汲县属卫州,已是昭义军辖区,因而他虽然可以沿着黄河继续东进,前抵魏州,却还是先派人跑了趟滏阳,请求与薛嵩相见。
薛嵩倒是很客气,亲自南下迎接李汲,最终两节度会聚于相州州治安阳。
李汲请见的理由很堂皇,一是既然赴任经过,且将来为邻,我不能不再见薛公一面,打个招呼啊;二则关于魏州之事,还要象薛公请教一二。
因为薛嵩原本在伪燕担任邺郡节度使,所辖邺汲魏广平四郡,也就是如今的相卫魏洺四州,史朝义在昌乐东与唐军决战,麾下魏郡兵就是薛嵩所领。也就是说,魏州本是薛嵩的地盘儿,唐家受降后将之褫夺,作为补偿,给他增加了北面的磁邢二州。则李汲作为后任,向前任讨教魏州的风土民情,本在情理之中。
薛嵩已然年过五旬了,须发花白,但是精神仍很矍铄,且正如李汲向李泌描述过的,一副忠厚老实的面孔,全不复传闻中少年时飞扬跋扈之态。他设宴款待李汲焦希望余人无资格入席还唤出一个美貌女子来,弹阮以助酒兴。
对于李汲的询问,薛嵩几乎是知无不言,他告诉李汲:“魏乃河北大州,博州不足论也。从前我掌魏郡……魏州之时,典其兵卒,不下五万……”
李汲插嘴问道:“则如今尚存多少兵?”
薛嵩摇头道:“确切数字,我亦不知。昔在昌乐为王师所破,将卒星散,我归降后,据闻朝廷暂命长史,收其余烬,最多不过万余。但余卒岂有都为杀尽之理啊?多数蹿于各县,彼辈又不好务农,若不速速招拢,怕是会啸聚山林,恐难剿制。魏州是我旧任,岂忍见兵戈再起,百姓遇害哪?且若魏州动乱,相洺与之相邻,也难得安。
“因此日夜盼望,朝廷遣能吏来治魏州,只是新附之人,处嫌疑之地,不敢贸然上奏而已。天幸圣人遣李帅来掌魏博,虽然你我此前仅仅一面之缘,但李帅的威名,薛某也是久闻了,相信魏博那些骄兵悍将,唯李帅可以辖制。还望李帅善治魏博,与我昭义军睦邻,共为朝廷镇守关东,享百世太平,岂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