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1)
可收了小孩雇了嬷嬷都是出钱的事,他师傅就算计着要搞点创收。他师傅读过书见过世面,嘴巴又巧,在扶贫的路还没修到山里头的时候,他到外边忽悠,忽悠来一所希望小学和几个药材收购商,到底给山沟沟里寻出点希望。
等到过了几年,学武的有几个学出师了,当兵去的当保镖的还有靠体育特长考上高中的……村子里的出路更多了,想送小孩来寺里的人也更多了。
可一个人并不能拯救世界,野山寺师傅能力有限,这么多年做下来也不过是培养了一群“小武僧”。村子镇子乡里县里能发展还是得靠国家靠政府。“脱贫攻坚”项目搞得热热烈烈的时候村里就来了驻村gān部,搞果木种植,搞藤编技艺,到底把村子给盘活了。
然而盘活经济容易,盘活教育却不容易。村子有小学,镇子有初中,然而县里却建不起一所高中。
对李沉而言一个县居然连一所高中都没有,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可这世界的参差确实存在。大路过年回家听寺里的小孩说了一嘴不读高中了,他就觉得可惜。
他那会儿成绩差,不读高中出来打工也好早点挣钱,可这小孩不一样,顶尖的成绩不读大学多可惜。
“读高中得去隔壁县,我家还有个奶奶呢!”村子穷,年轻的劳动力全跑大城市打工去了,那小孩父母都在外打工,就一个瞎了眼的奶奶在。他若是跑隔壁县读高中,他奶奶怎么办?
大路不知该怎么回答。
越穷的地方,因为各种原因断了学习的小孩越多。也不仅这一个小孩,还有另一个女孩子,在寺里学过几年,刻苦又努力,只是后头进了青chūn期就不再来了。那女孩认真,习武时刻苦,读书更刻苦,她学习成绩也极好,按她的成绩本该是能上高中的,可父母贪图工厂里一月三千的工资,让她上班去了,大路这次回来听说后气得头发都炸了。
这俩小孩都是他赚来钱供着读书的,能考大学的孩子,不继续读下去多可惜!他把那女孩从工厂里找了回来,叫她去读书。女孩心里想读,可父母眼皮子浅总有这样那样的话,说隔壁县高中路远,说工厂里赚得多,说女孩子最后要嫁人……大路听着火气直冒,最后还是他师傅出马说动了那对夫妻,女孩选择再读一年初三再考一次。
跟着李沉这两年,大路见过不少场合也见过不少人,就像李沉自卑于自个儿文化低学识少,大路也一样。李沉悔恨自己当初不好好读书,大路倒没这么多悔,他知道山沟沟里的条件,也知道自个儿不是读书的料学不进去,他想着村子里若能多出几个大学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