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苏联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行动-(1)
苏德边界和友好条约于1939年9月28日签订,墨迹尚未干,苏联人就在同一天与爱沙尼亚签订了《互助条约》,该条约规定,当两国遭到第三国进犯时,互相提供援助。10月5日和11日,苏联又分别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这些条约有一些异曲同工的地方,那就是双方都承诺,将不会签订任何反对友好邻邦的条约。
除此之外,苏联还承诺向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提供武器弹药。作为回报,爱沙尼亚允许苏联在厄塞尔岛(萨列马岛)达格岛(希乌马岛)以及波罗的港(帕尔季斯基港)驻军并建立海军基地,此外,还允许苏联航空兵使用当地的若干个机场。拉脱维亚则允许苏联在利耶帕亚港和温道(文茨皮尔斯)港建立空军和海军基地,还有海岸炮兵连,以对里加湾进行防守。立陶宛则允许红军在其领土上驻军,并修建苏联机场。
苏联早在1920年就攫取了波兰东部地区,并于1939年9月正式吞并了它,现在,波罗的沿海的几个国家又重新处于苏联人的控制之中。同时,苏联人还消除了芬兰湾南部对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构成的威胁。现在,苏联准备如法炮制,像对待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一般对待芬兰。
10月5日,苏联政府建议芬兰人派代表前往莫斯科谈判。无须多言,看看前不久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遭遇,谈判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谈判中,苏联人要求租借芬兰湾西北部的汉科港,还有散布在芬兰南部沿海的一些岛屿,还提出把卡累利阿地峡紧邻着列宁格勒的芬兰边界向北以东,以及将北冰洋沿岸的雷巴奇半岛西部割让给苏联。此外,他们还提出将苏芬边界东边一大块没有什么价值的领土作为抵偿。面对如此无礼的要求,芬兰人当然不能答应,但迫于苏联的强势,芬兰人决定做出一些让步,但苏联人并不满意。11月13日,谈判结束,没有任何进展。对于这一结果,苏联十分不满。芬兰也开始进行动员,并加强了卡累利阿地峡的兵力。
11月26日发生了一个事件,那就是据说芬兰人向苏联境内展开了炮击。针对这一事件,芬兰人提议联合调查,但苏联拒绝了。一天后,苏联宣布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29日,苏联人再次提出指控,即“芬兰军队侵犯其领土”,并与其断绝了外交关系。30日,苏联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和机场,以及汉科拉赫蒂都遭到空袭。除了对芬兰进行空袭,苏联军舰也对芬兰南部的多处海岸进行了射击。至此,一个新的战争策源地在欧洲北部产生。
此时的苏联拥有18亿人口,而芬兰只有350万人口,现在,这两个国家以武力相对峙。除了芬兰人以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认为,苏联会在三个月内达成其既定目标。
尽管俄方的后备力量巨大,但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苏军统帅部只是用较小兵力,从四个方向发起了进攻。
第7集团军的实力最强,拥有68个步兵师,还有一些大坦克兵团和重炮,他们开始向卡累利阿地峡的曼纳林防线进攻,该防线拥有纵深梯次配置工程构筑十分坚固的野战永备防御工事体系。
第8集团军兵力较小,在拉多加湖以北作战,以便为第7集团军的进攻提供支援,并向曼纳林防线的侧翼后方发起进攻。
第14集团军集结在北极地区,主要负责攻占雷巴奇半岛西部和佩琴加(佩特萨莫),并向西南方向进军。
和平时期,芬兰军队总计30万人,现代化装备为150架飞机,还有若干辆坦克和兵连。曼纳林元帅是芬兰武装力量的首脑,曾服役于沙皇军队,1918年领导了反对布尔什维克的解放战争,被芬兰人民视为摆脱苏联压迫的解放者。对于上述这些边界上的,芬兰人有准确的预估,并分别在当地安排了较小的兵力。除此之外,芬兰人还将武装主力安置在距离边界30公里的曼纳森防线前。这些兵力,再加上调到拉多加湖以北地区负责保障侧翼的兵力,都由埃克维斯特将军统帅。此外,还
有另一支小得多的兵力被安排在苏联第9集团军对面的库赫莫和萨拉两地,以及佩特萨莫附近的北部地区。
严寒之中,芬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十分适用于在星罗棋布的湖泊和大片森林地区作战。芬兰人的防御能力很强,善于巧妙地利用某些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最初两个月,尽管敌军在数量上占优,但芬军仍能出奇制胜,这是主要原因。
最初,在卡累利阿地峡,苏联人以小兵力展开正面进攻,但在曼纳林防线前,这些进攻被顽强防守的芬兰人巧妙地阻止了。12月过去了,虽然苏联人不断进攻,但战果并不显著。在芬军的工事面前,他们寸步难移。
1940年1月,苏联加强了兵力,但还没来得及影响战斗进程,就遭到了意外打击。战争第一个月旗开得胜,这大大鼓舞了芬兰人,证明了其战术上的正确性。他们越战越勇,英勇防御,给苏联人造成了惨重伤亡。与此同时,在曼纳林防线展开的斗争已成为明显的阵地战。1月初时,有两个苏军师企图向苏奥穆萨尔米推进,都被芬兰人消灭。在寒冬中,苏联人组成两路总队,穿过有着厚厚积雪的森林。最初,芬兰人任由他们稍微深入,然后派出滑雪部队从两翼迂回,切断其退路,然后再全歼这些被分隔为几部分又没有供应的苏军。如此一来,芬兰人收获了两个师的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