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二拴的一九七八》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李德章走了 六-(2)

   意为和死者“刀割水清”,再不纠葛,预防死者阴魂不走,麻缠家人。

   送葬人员回归后已经十一点多了。

   一般这个点儿上,要饭的该出现了,这年代要饭的也叫“讨吃的”,不像后世死要钱。

   要饭的肩背口袋,左手打狗棍,右手快板儿站在大门口。

   “一进门,把头抬,王母瑶池宴席开……”要饭的打着快板儿说着数来宝,也称“念喜”,说点好听的。

   代东的赶紧安排人送上半个供先两个糕,再用他的碗盛一碗剩下的汤或菜,但不允许入座。

   红白事宴有个讨吃的也算个吉兆。

   代东王得用开始安排坐席了。

   坐席按照本地规矩,叫“大小事宴三棚子”,意思就是需要三轮才能坐完。

   主要原因是场地较小,桌凳盘碗有限。

   一般主子家(上邦姑舅)和亲戚坐第一轮。

   一来彰显重视。

   二来一些亲戚吃完饭要赶回,天明好行路。

   三来有个小气说法就是亲戚及时回去能省两顿饭。

   村亲坐第二轮,本姓一家坐席都是最后的。

   如果主家准备不足,家人只能剩啥吃啥。

   宴席总共坐了十四桌,亲戚四桌,村亲六桌,本家四桌,规模一般。

   亲戚和本家一共坐了八桌,源于门户较小,人丁不旺。

   一些大户人家称本家为“坐地害”,不搭礼吃糕还人数众多,全员出动。

   李之重上桌了,和李三虎等七八个孩子。

   也不讲究一桌六个人了,凳子都没有。

   亏得李德财准备的充分,没有发生吃剩饭这样的事情。

   不过孩子们对肉的贪婪出乎李之重意料。

   一盘肉在汤水飞溅中没了,最后一点汤汁也被人端起盘子喝掉了。

   李之重居然没有出筷子的机会。

   宴席是很讲究脸面的,酒上的不多,基本一桌两壶。

   喝酒的也没几桌,大人们互相推让着。

   吃到最后还要剩点儿,否则被笑话为“下凹”的,意思是贪婪填不够。

   端起盘子这种行为更是要被说几年的。

   亲戚们吃完没有走的,远亲基本没有。

   近亲要留下来等“服三”后回去,头七再来。

   “服三”就是亲戚和家人上坟看一看,古代人是担心盗墓的。

   犯七,就是亲人逝去后,我们是要给亲人过七的。

   即头七二七三七七七等。

   如果这个时间正好与阴历的初七十七或二十七重合的,就是所谓的犯七了。

   如果犯七的话,需要在灵棚周围和出殡沿线上。

   插高粱杆为柄麻纸裁成三角状的小旗。

   小旗在阴间代表一棵一棵的大树,树荫浓密,可以藏身。

   古人认为阴司有七殿阎君,人死后,要经过七个阎王的审理。

   七天一个阎王过堂,要过七次堂。

   为了给死者提供躲过拷打讯问的空间,多插小旗。

   让他们躲到大树上,小鬼找不到他就算躲过一劫。

   因李德章五七犯七,所以小旗是少不了的。

   李德章走了,家人上完逢七坟后,逢百日再上百日坟,叫百天。

   逢一年整上“一周年”坟,逢三年上“三周年”坟,然后就是逢年过节上坟了。

   李德章走了,走的远远地,再不回来了。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