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二拴的一九七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1978年的第一场雪 一-(1)

   日子进入十二月份,天越来越冷了。

   太阳进家的尺度也越来越大了。

   由原来的初秋刚刚照在窗台下,现在逐步延伸到炕了中间。

   家里也亮堂了许多。

   尤其是中午躺在温暖的阳光里,睡一个慵懒的午觉是李之重不可多得的美事。

   原来的黑小子也白了许多,个子又有些许长高,锻炼一直在继续。

   生产队也基本处于半停工状态,有事临时招呼。

   不存在出门远行不在家一说,东北人说猫冬,这里也适用于土默川。

   村民为了省饭省灯火,在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以后。

   吃饭由原来的伪三顿改成真两顿。

   以稀为主,主食为辅,上午十点多一顿,下午五点左右一顿。

   晚上没什么事情就早早入睡了,也省饭省灯油。

   不想睡觉的男人们可以去饲养院蹭热闲聊。

   一到了冬天,饲养院简直是男人的天堂。

   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听着老汉们的黄故事,全凭想象,普及了小电影的全部。

   马玉仁的裁缝工作也开始了。

   没有订单时先做家里的。

   自己家三个孩子们的衣服。

   加上李凤凤两个孩子的衣服。

   再加她妹(马玉梅)两个孩子的衣服。

   这些都是包工包料包设计,无偿做的。

   马玉仁给她妹家免费做衣服,让李之重的奶奶很是不爽。

   私下里和李德财说了好几次,都被李德财以慢慢会给的为由糊弄过去了。

   李虎虎弟兄三人和马耀宗两个孩子的衣服。

   是料子自备手工免费。

   马耀祖家自己有缝纫机,就不麻烦他姐了。

   其他人家都要或多或少收点钱。

   连裁带剪带扎制,上衣五毛,裤子三毛。

   马玉仁最快一天可以完成三套,用时十二个小时以上。

   这两块四就这么难挣,这也是马玉仁对花钱特别敏感的原因。

   绱鞋这种工作马玉仁早不做了,原因是顾不上。

   以换工的形式和周围手巧没有缝纫机的女人来交易。

   我给你家孩子做衣服,你帮我绱鞋,各取所需。

   十二月十二日傍晚,老天在李德财的念叨下终于下了一场大雪。

   本来按照李德财的理解,今年秋雨长,空气湿度大。

   入冬天气冷的早,大雪也应该早来了。

   可是迟迟不下,让一个有责任心的农民队长有些担忧。

   对于土默川这种半干旱区域,雪下的越早墒情越好,对春种极为有利。

   也许是老天不忍一个小队长的忧心忡忡,雪纷纷扬扬的下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李之重爬了起来。

   习惯地先把炉子捅开,用火钩从底下漏了漏灰。

   又在炉子里加了几块儿炭,盖好炉盖。

   拿起一个铁皮罐头改做的烧水小桶,加水后放在炉圈上。

   铁皮罐头是长圆形柱状的。

   只需在开口棱下面相对处开两个小孔。

   一根十二号铁丝弯成半圆形与小孔连接即成一个烧水罐。

   这个年代没有废物,扔掉只是缺乏善于利用的眼光。

   父母那屋烧水用的是一个铝壶,一直到两千年李之重还能看到它。

   这时的铝壶也是个金贵物,被母亲搽的雪亮

   李之重准备出去抱点柴火,一推门发现天地白茫茫的。

   檐台上飘满了雪花,沙枣树上也落满了雪。

   不大的雪片还在静静地飘着。

   按照檐台最下面的台阶高度判断,最少也有三寸雪了,好一场大雪。

   “爹,爹,下雪了,下大雪了。”李之重喊着把这个好消息传给了父亲。

   “知道了,我说这几天也该下了。”李德财在家里提高声音说道。

   李之重跑到西房檐下,找出一把枳芨(zhiji)扫帚。

   这还是李德财去年腊月二十九扎制的。

   枳芨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呈蓬状生长。

   茎秆密集,长一米多,有穗,粗若油笔芯,韧且耐磨,可用来扎扫帚。

   每年的年前李德财都要扎两把,讲究新年新气象。

   枳芨是李二凤公公后院里野生的。

   每年腊月孝敬亲家两小捆枳芨,刚刚可扎两个扫帚。

   剩下点边角料可以做几个浆糊刷子,是贴对联用的。

   李之重扛着比他还高的扫帚一步两扫,左右把雪分开。

   试了两下,雪太厚,扫不动。

   把扫帚放回原位,家里的东西都有位置,不能乱放,这也是规矩。

   当然扫帚要朝天放置是常识,防止枳芨变形或撅断。

   李之重又从西房里取出一把大板锹。

   发现锹把冰的厉害,赶紧回家戴了一副手套。

   用铁锹从奶奶这屋檐下一直到放柴火的圐圙,费力的铲出一条路。

   等他抱着羊遛过(简单啃食)的高粱秸秆走到门前时,李德财也出了门。

   “好雪呀。”李德财感慨地说,甚至有些激动。

   靠天吃饭的农民从来不吝对上天恩赐的赞美。

   回到家里,李之重把大灶火也点着了。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