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听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默认
绿色
蓝色
日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二拴的一九七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年前总动员 六-(1)

   五点左右,家里基本收拾妥当了,炕也干了,墙也基本干了,可以往回拿东西了。

   苇席先在院里用细棍敲打去土,扫帚扫干净两面,李德财一把抱了回来。

   苇席铺好,搭在晾衣服铁丝上的毡子也要好好敲打一番,才能拿回。

   李之重家的苇席和毡子都是满炕的,相当于定做,这也是很有面子的物件。

   下来就是油布了,倒是不需要敲打。

   只需把背面用湿布搽一遍,干后即铺,表面鸡毛掸子拂拭即可。

   下来是被褥等衣物,从奶奶那屋抱了回来。

   “二拴,做饭。”马玉仁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安排着。

   “好的,”李之重忙答应道。

   大人们累了以后要顺着说,要不骂你一顿,你连个说理地儿都没有。

   “二凤,去你奶奶那屋躺一会儿,一天了,够累的。”母亲关切道。

   “奥,稍微有点累,一会儿吃饭再叫我。”李二凤答应了一声,开门出去了。

   “妈,吃啥呀?”李之重问。

   “你看哇。”母亲很是信任的说。

   现在的她基本和做饭无缘了。

   不用伸手吃现成的,而且味道很好,唯一的缺憾就是有点费东西。

   肉哨子面片,劳累一天的人们热乎乎的喝一碗面片,也是一种犒劳。

   碗里温水泡小半把干木耳,木耳是二舅的酒友送的,碗放在炉台上保温。

   苹果大小的土豆三颗,最近李之重做饭都削皮,李德财也没说啥,也就默许了。

   土豆切条,粗约一公分。

   猪肉七八两的一块儿,是上顿切的剩下的,快速切好,担心母亲看见减量。

   猪肉是垂直猪皮切条,粗细约六七毫米,长大概七八公分,红白相间。

   从地上拿了一颗葱剥好备用。

   葱是母亲准备栽种的,拿回来先解冻。

   一个装了煤面的转圈箍铁丝的裂缝大盔摆在一边。

   葱就要栽到盔里,为白色的冬天添几分绿意。

   二十分钟后,炉火正旺,小锅上灶。

   加入切好的带皮肉条入锅爆香,出微油加花椒面大料面和酱面,翻炒。

   加土豆条,再翻炒,加水加盐,木耳撕成五分钱大小的片状下锅,盖盖儿熬煮半个小时。

   白面两碗,倒在二号盔里放在锅渠醒二十分钟,这里的醒是使面达到室温。

   城里孩子没见过,冬天粮房挖回来的白面,倒入少许水,水都会结冰的。

   和好的面盖上一块儿干净布继续醒,这里的醒意为水和面充分自然融合。

   哨子熬好后撒上葱花,连锅端放在七烧锅里,持续保温。

   大小锅上灶,加水烧开,擀开的白面剌条揪片儿,开锅两分钟即熟。

   半碗面片儿,一勺猪肉哨子,加醋加辣椒,香辣酸爽,酱香扑鼻,肉味儿浓郁,面片儿筋道的疙瘩子就做好了。

   肉哨子面片又一次大获成功,除交口称赞外,更是以行动来表达。

   大哥直呼比学校的饭好吃,让母亲不爽的说“要不找人和你换换”。

   二姐吃到第三碗时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奶奶圆道说“两张嘴吃饭,很正常”。

   剩饭这个词最近家里用的很少,今天也不例外。

   本地人骂人“赖疙瘩子”。

   李之重小时候不解,再赖的疙瘩子也是白面做的啊,能赖到哪儿去。

   后经研究认为,“赖疙瘩子”指的是坏种,直指祖宗三代,骂人不可谓不毒。

   若小嫂子骂大后生,这里的赖疙瘩子意义就不一样了。

   疙瘩子就指白面的品质,赖略有油滑轻薄之一,属娇嗔范畴。

   晚饭后,二姐和母亲还要糊风篇篇和吊篇。

   风篇篇是冬天晚上安在外面玻璃上的物件。

   方形木框,中间用十字木条支撑,尺寸略小于玻璃框,正好可以安在框内。

网址:www.kxs.me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