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大军出征 兵发鱼陵-(1)
“……出征!”
牛牧野高据大营正中的点将台上,向营中的阴兵将士们讲了几句话,开了场简短的誓师大会后,手指东方,大喝“出征”。
“出征!出征!出征……”
下方的阴兵将士们听罢,立即高举起手中的武器,齐声大喝。
牛牧野另一只手中正当胸捧着统领符印,在他大喝的同时,立即运转神力,激发符印,再借助符印沟通覆盖整座大营的十方阴罗阵。
符印被激发,大阵被启动,点将台下方一个个巨大的符箓迅速亮起,并立即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开去。
今日已是牛牧野在大营中带领三千阴兵实操训演的第九日,而今日,他们终于迎来了一次实战训练,要拔营而起,率大军出征。
不过今日出兵征讨的对象却并不是那头尸妖,而是位于鲁阳县最东边的鱼陵山。
更准确的来说,这里其实已是鲁阳县与隔壁昆阳县的交界之地。不仅如此,这里还是鲁阳上属的南阳郡与昆阳上属颖川郡的两郡交界之地。
其实在阳间,鱼陵山及附近的地域,已经被划入隔壁的颖川郡,但阴间的界域划分却尚还沿袭古制。所以鱼陵山的大半区域却是在南阳郡与鲁阳县内,而鱼陵山也正是阴间世界内鲁阳与隔壁昆阳两县的天然边界线。
阴间世界的地域划分,其实偶尔也会与时俱进,与阳间的地界划分等同。便是为了更好的对照阳间,以方便阴间世界的管理。
但阴间世界的跟进更新却并不是那么及时,眼下便正是如此。阳间的鱼陵山已被划入颖川,但阴间世界内却还沿袭之前的上一次地域更新,仍以鱼陵山为两郡的边界线。
而鱼陵山这块地方,地形还颇为复杂,附近还有座白龟山,两山之间,又有大片沼泽地带。周围不远又还有红石山落凫山擂鼓台等山。群山环绕,地形复杂。
再加上在阴间世界内又处于两县两郡交界之地,所以这里便形成了典型的两不管地带。
在鱼陵山白龟山附近,有许多两县城隍神域中逃离的孤魂野鬼在此地潜藏。
而在阳间世界中,两山相夹处的沼泽地带,因为周边群山环绕,常年不见阳光,所以形成了一座天然的极阴之地。在阳间世界内,这里也是常年阴气聚集,缭绕不散。
所以在阳间世界内,这里也同样是许多孤魂野鬼的聚集地。甚至因为这片地方乃是极阴之地,凡是死后被下葬在这里的人,都有极大几率变为鬼。甚至下葬后的尸身也有很大情况发生尸变,成为尸妖。
因为此处在阳间世界也是极阴之地,再加上在阴阳两界中,这里都有大量鬼物聚集,故而导致此地能够贯通阴阳,连接到阴间世界。
本来在阳间世界,非有大神通者,或持有阴间神灵的符诏,是无法随意出入阴阳,进入阴间的。
但阴阳两界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两个世界,阴阳二气虽然对立,却也向来相互伴生。
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纯粹的阴阳其实很难独存。所以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阴阳两面,人体内也同样有阴阳二气,乃至全身的经脉穴位等,也都分了阴阳。
最为典型的那副阴阳鱼太极图中,也正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负阴而抱阳。
所以阴阳两个世界,也存在某些天然的通道。阳世中阴气所汇聚的极阴之地,便正是这种通道,通常都有沟通阴阳之能。
而相对应的,阴间世界内,也存在某些天然的极阳之地,那里阳气汇聚,也同样有沟通阳间之能,形成某种通道。
鱼陵山附近阴气汇聚,有大量鬼魂聚集,除了是因为这里群山环绕,常年不见阳光的天然地形所导致外,却是还有人为因素的加剧。
在这附近,曾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
一次便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伐楚之战,魏国在此战中大败楚国,占领攻取了鲁阳等地。
也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鲁阳城隍魏寿生前的魏家,开始家道中落,甚至可谓直接腰斩。
虽然在魏寿亡故后,因其子有些不成气,魏家便开始有些家道中落,家族的势力有些下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时间却还能撑得住,不至于直接衰落。
如果魏家下面的一代人物中有出现能人,也未必不能率领魏家重新起势,由而中兴。
但可惜,时势的变化没给魏家这个机会。魏寿死后没几年的魏国伐楚之战,魏家失去了家族世代维系生存的鲁阳这个基本盘,立即便被由此腰斩,直接败落。
而魏家的家势败落,也间接导致了后面魏晴的悲惨遭遇与结局。
当年魏国伐楚,乃是国战,自然兴兵不少。而楚国的守军,便是在鱼阳山一带布防,这片地域乃是两军交战的主战场。
战事一起,两军之中自然免不了有大量将士死亡。就算是最后获胜的魏国,也免不了死人。只能说做为获胜方,损失较小,再加上最后又成功夺取了地盘与人口,收获也大过了损失。
战争也是受利益驱使,如果不能通过战争获利,没有国家会无缘无故地发动战争。
有时候就算实际的付出与利益损失颇大,但大国为了某些国际局势与维护面子威信等,也同样会发动战争。面子威信这种东西虽然看似无形,但实际上也属于是国家的一种利益,且关系颇大。
鱼陵山附近所发生的另一次大战,便是攸关两个国家的面子与威信问题。
这另一次战争发生在更早的春秋时期,那时的魏国还没有与赵韩两国三家分晋,所以那时楚国面对的敌人,乃是春秋霸主之一的晋国,比魏国更加强大的庞然大物。
其实楚国同样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国,但自从晋文公称霸后,楚国的霸主地位便遭到了晋国的严重挑战。
为了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两国从晋文公和楚成王开始,便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争霸战争。
而这次发生在鱼陵山附近的晋楚两国大战,被称为“湛阪之战”。这一次战争的意义也特别重大,乃是两国争霸中的最后一次大战。
当时晋国刚送走了中兴之主晋悼公,其子晋平公继位。晋平公继位的第一年,为了继续对楚国进行压制,便立即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平公元年,晋国大将中行偃率晋军攻楚,楚国的公子格率楚军迎战,会战于鱼陵山附近的湛阪。
这次大战中,晋国因为刚经历过中兴,军队士气正旺,所以大败楚军,之后更一路追击,几乎打到楚国腹地,夺取了鲁阳等城邑。
在鱼陵山附近发生的这两次大战中,楚国都是失败的一方,而且都被夺取了鲁阳等地。
尤其是春秋时发生的这次湛阪之战,更是让楚国在当时退出了诸国争霸的行列,再无力进取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