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严嵩与夏言的矛盾-(1)
1542年六月,京城的天空被炽热的阳光烘烤着,闷热的空气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大学士夏言的府邸内,一片寂静中透着压抑的气氛。夏言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面前摆放着一些未处理完的奏章,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忧虑。
夏言与严嵩同是同乡,然而在官场的沉浮中,他们的关系却变得错综复杂。夏言凭借着议礼之争中的出色表现,突然如火箭般青云直上,成为了朝堂上的显贵。他身材挺拔,面容冷峻,自带一股威严之气,平日里行事风格颇为高调,对待下属也较为严苛,在他眼中,严嵩不过是个晚辈,因此从不把严嵩当下属对待。
而严嵩,此时担任礼部尚书一职。他身材略显矮小,面容清瘦,眼睛却透着狡黠的光芒。他为人小心谨慎,在与夏言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得谦卑恭顺,然而内心深处却对夏言的傲慢态度心怀不满。严嵩深知,若要在官场中更进一步,进入内阁是关键的一步,而夏言却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这让他心中暗暗怀恨。
在一个闷热的午后,夏言得知自己因不按圣旨办事而罪当罢官,他的内心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突然,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决定找严嵩商量对策,毕竟他们是同乡,或许严嵩会念及旧情帮助他。
与此同时,严嵩正在“秉一真人”的府第中。“秉一真人”的府邸布置得神秘而奢华,香烟袅袅,弥漫着一股奇异的香气。严嵩坐在真人对面,脸上堆满了谦卑的笑容,低声说道:“真人在上,如今夏言当道,阻挡我进入内阁之路,还望真人相助,助我除去此障碍。”真人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夏言的使者来到严嵩府上,传达了夏言的请求。严嵩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敷衍地对使者说道:“请转告夏大人,我定会尽力相助。”打发走使者后,严嵩嘴角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而夏言这边,在等待严嵩回应的过程中,心中愈发不安。他隐隐觉得严嵩可能不会真心帮助他,但此时他已别无选择。
不久,夏言察觉到了严嵩的阴谋。他愤怒地拍案而起,心中大骂严嵩的阴险狡诈。“严嵩此人,实在是卑鄙无耻!我当初真是看错了他。”夏言满脸怒容,眼神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他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嘱托自己亲近的人弹劾严嵩,试图先发制人。
此时的朱厚熜,正沉浸在自己的修仙问道之梦中。他长期在西苑斋戒居住,一心追求长生不老之术。西苑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园里奇花异草争奇斗艳,但在这看似宁静美好的环境中,却隐藏着宫廷政治的暗流涌动。朱厚熜对内阁大臣的态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他允许值班内阁大臣乘马进入西苑,这本是一种特殊的恩宠。然而,夏言却独自乘坐小轿出入。夏言坐在小轿中,心中想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觉得乘坐小轿更符合自己的身份,却未曾考虑到这一举动在朱厚熜眼中可能被视为傲慢无礼。朱厚熜每次看到夏言乘坐小轿的身影,心中都会涌起一股不悦,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
正巧,朱厚熜对服饰产生了新的喜好。他不想再戴庄重的“翼善冠”,而是钟情于一种名为“香叶巾”的服饰。他命人为几位亲近大臣仿效制作了五顶“沈水香”冠,并赐给夏言及严嵩等人。
夏言接到“沈水香”冠后,内心十分纠结。他坐在书房中,看着那顶精致却又不符合传统礼法的帽子,心中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自己作为臣子,应当遵循礼法,这种新奇的服饰在他看来是对传统的一种挑战。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坚守自己的原则,秘密上奏折说:“这不是做臣子按礼法应该穿的标准服饰,不能接受。”
朱厚熜收到夏言的奏折后,顿时大怒。他觉得夏言这是在公然违抗他的旨意,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夏言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忤逆朕意。”朱厚熜愤怒地咆哮着,声音在宫殿中回荡。
而严嵩在得知此事后,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在朱厚熜召见之日,严嵩精心打扮一番。他特意戴上“沈水香”冠,并配上“香叶巾”,冠上笼以轻纱露于外面,整个人看起来既恭敬又时尚。他迈着小步,小心翼翼地走进宫殿,眼神中却透着一丝期待。
朱厚熜看到严嵩的打扮后,果然龙颜大悦。他满意地看着严嵩,说道:“严爱卿此举深得朕心。”严嵩见状,急忙跪下,磕头谢恩。朱厚熜心情大好,留严嵩慰谕很久。
严嵩趁机哭泣起来,他用衣袖擦着眼泪,哽咽着说:“陛下,臣实在是委屈啊。夏言平日里处处欺凌臣,臣一直默默忍受,只希望能为陛下尽忠。”朱厚熜听了严嵩的哭诉,心中对夏言的愤怒更加浓烈。他怒不可遏地说道:“夏言如此张狂,朕绝不能容忍。”马上下令驱逐夏言。
科道官们听闻此事后,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深知皇帝的旨意不可违背,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开始追究夏言的过失。一时间,弹劾夏言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朝堂。在这场官场风暴中,共有七十三人因失职或与夏言有关联而被降职调职免官。
两个月后,京城的天空湛蓝如宝石,阳光洒在宏伟壮丽的宫殿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政治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在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内,朱厚熜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堂中的群臣。此时,礼部尚书严嵩正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他微微低着头,眼睛却不时地偷偷观察着皇帝的表情。严嵩身材瘦小,但眼神中透着一股狡黠与精明。他深知在这宫廷之中,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自己的命运。
吏科给事中沈良材,一位面容清瘦眼神坚定的官员,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大殿,手中紧握着弹劾奏章。他直视着皇帝,大声说道:“陛下,臣弹劾礼部尚书严嵩奸诈贪污,此等小人行径,实难成为君子大器,望陛下明察!”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充满了义愤填膺的力量。
御史童汉臣紧接着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一脸正气。“陛下,严嵩在朝为官,不仅贪污受贿,还常常以权谋私,扰乱朝纲。臣恳请陛下严惩此人,以正视听!”童汉臣言辞恳切,目光坚定地望着朱厚熜。
严嵩听到这些弹劾之词,心中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他微微抬起头,脸上露出一副委屈的表情,眼睛却偷偷地看向皇帝,观察着皇帝的反应。他心想:“这些人不过是嫉妒我受皇上宠爱,想要扳倒我,我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朱厚熜听着这些弹劾的话语,眉头微微皱起。他对严嵩的印象一直不错,严嵩在他面前总是表现得极为恭敬顺从,对他的旨意执行得一丝不苟。而且,严嵩在处理礼部事务时,也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朕觉得严嵩平日里并无大过,这些弹劾之词,是否有些夸大其词?”朱厚熜心中暗自思忖。
南京给事中王烨和御史陈绍等人听闻沈良材和童汉臣的弹劾后,也纷纷响应。他们从南京赶来,就是为了揭露严嵩的罪行。王烨手持奏章,激动地说:“陛下,严嵩及儿子严世蕃串通一气,做恶多端。他们收受贿赂,数额巨大,动则就以千百计。臣等有确凿证据,望陛下严惩不贷!”
陈绍则补充道:“陛下,严嵩父子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打压异己。许多忠良之士都因为反对他们而遭受迫害。若不除之,朝廷将永无宁日!”
严嵩此时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他急忙跪下,向皇帝叩头。“陛下,臣冤枉啊!臣一心为陛下,为朝廷,绝无此等恶行。这些人是恶意中伤,想要破坏陛下的宏图大业啊!”严嵩声泪俱下,言辞恳切,仿佛自己真的是一个被冤枉的忠臣。
朱厚熜看着严嵩的样子,心中有些动摇。他缓缓说道:“严嵩,你先起来吧。朕会派人调查此事,若你真有不法行为,朕绝不轻饶。”
严嵩感激涕零地站起身来,说道:“多谢陛下信任,臣愿接受调查,以证清白。”
回到家中,严嵩坐在书房中,脸色阴沉。他的儿子严世蕃匆匆走进来,满脸焦急地问:“父亲,如今该如何是好?”
严嵩冷笑一声,说道:“哼,这些人以为能轻易扳倒我,他们太天真了。皇上对我还是信任的,我们只要想办法应对这次调查,让皇上相信我们的忠诚就好。”
严世蕃点了点头,说:“父亲放心,我会去处理那些证据,绝不让他们找到把柄。”
严嵩开始精心策划应对之策。他一方面派人四处活动,拉拢那些与自己关系密切或者可以被收买的官员,让他们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好话;另一方面,他亲自撰写上疏,为自己辩解。
在疏中,严嵩写道:“陛下,臣自幼饱读诗书,深受陛下之恩泽,一心想为陛下效力,为朝廷尽忠。臣在礼部任职期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至于那些弹劾之词,皆是臣在推行朝廷政策时,得罪了一些小人,他们便恶意报复。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还臣清白。臣如今身心疲惫,若陛下认为臣已不再适合为朝廷效力,臣愿乞求退休,以全臣之清白。”
朱厚熜收到严嵩的上疏后,仔细阅读。他心中对严嵩的信任占了上风,再加上严嵩平日里在他面前的表现,让他觉得严嵩或许真的是被冤枉了。于是,他决定安慰挽留严嵩。
朱厚熜召集严嵩进宫,亲自对他说:“严嵩啊,朕知道你是忠诚之士,这些弹劾之词,朕不会轻信。你不必放在心上,继续为朕效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