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目光短浅之辈,遵循守旧,唯有开阔进取者,方能永垂不朽!!!-(1)
刘家港!
对于这个六百年以后依旧让世人铭记的地方,也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起始点,单单生活在这里的船员,就有近三万名,更是有着“天下第一码头”之称。
刘家港起源于南宋,兴盛于元代,在大明朝则达到鼎盛,万国来朝,朱棣在位期间,平均每年来大明朝贡的使节,就在数十次以上,老爷子为了“以柔怀人”,还允许使者带私货来华贸易。为接待海外宾客,太仓还开设了娄江西馆,娄江南馆。于是,来华使者们回国的第一站刘家港,成为最为便利的贸易集市。
这个天下第一码头,也不可谓是不繁荣了!
在老朱“片板不得下海”的死命令下,这个作为大明有数的天下第一码头,远远望去依旧可以看到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的船帆。
大海无限,船帆无限,带着淡淡的海腥味的海风迎面拂来,千帆竟动,从天空俯视,海运千艘也宛若沧海一粟!
这里停满了应天,太仓等地制造的各式海船,除了这次下西洋的船队,还有大明本身的水师。
除此之外,太仓,太仓,听这个名字也能知道,太仓其本身最大的作用便是一个粮仓,洪武年间,老朱就下令在这里新建了九百余间仓房,就朱瞻基所知,从大明开国以来到现在,经由刘家港的漕粮就差不多近三千万石。
可以说,几乎每天的海运都没有停止的时候。
此时码头之上,数百艘各式马船,粮船,战船,排列成燕型以此在港口散开,而船队的最中间则是数十艘明显比其他船只大了数倍的宝船,长约四十四丈四尺,宽约十八丈的宝船,在一众船只中最为庞大,也最为显眼,而在这些宝船旁边则是百余艘座船,紧紧围绕四周!
“参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乘坐马车到达这里的时候,郑和从不远处迎接了上来。
简单的见礼后,郑和一脸歉意道:“殿下还请恕罪,臣繁务缠身,未能迎驾!”
“无妨!”
朱瞻基对郑和的感官很好,这位也可以说有史以来,唯一能让所有后世之人都不讨厌的太监了。
简单和郑和打过招呼,朱瞻基笑道:“我来之前让人问过钦天监,说是接下来都是很好的天气,出海的事情,我懂的不多,但想来这也是个好兆头!”
好话人人都喜欢,更何况是堂堂的皇太孙说的好话,郑和闻言脸上的笑容更甚,躬身道:“劳动殿下费心,臣惶恐!”
这话显然就是客气话了,朱瞻基笑着看了一眼天色,他从应天府赶来的时候已经是差不多过了午时。
这会儿天色已经偏暗,虽然船队开拔的时间是定在明天的卯时三刻,但是这中间的各种准备,包括出海的祭祀这些,都是必须提前准备的。
“时候也不早了,我便长话短说。”
朱瞻基说着神色认真了一些道:“下西洋之事,虽然在大明目前来说,不被朝廷上的官员们支持,但是你是为大明开海,宣扬大明的国威,探索未知,征服大海,这是壮举,我相信,有朝一日,你郑和一定会让所有人铭记,目光短浅之辈,遵循守旧,唯有开阔进取者,方能永垂不朽,你,郑和,定当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朱瞻基说到这,向身后招了招手,然后德福立即带着几个侍卫抬着两个箱子走了过来,朱瞻基接过第一个箱子,递给郑和道:“这是我为你准备的几样东西,这些东西我给景蒙也送一份。”
朱瞻基打开箱子,第一个箱子里面装着的是两把金色手枪,朱瞻基将这两把枪交给了郑和,笑了一下道:“这是我大明最新研发出来的火器,你可以叫它手枪,虽然威力比不上长火器,但是十米以内,只要不是身着重甲的那种,此枪每把枪可以装六发弹药,两把十二发,等闲十来人近身,可以轻松击退,甚至是击杀,我听说海外蛮夷多是无礼无信义之辈,这两把手枪便送给你防身之用!”
朱瞻基说着话,就将两把手枪交到了郑和手里,最近火器实验室那边技术有了革新,每天都能生产出来十来把手枪,朱瞻基除了拿出部分普通的手枪用来装备亲卫军中的军官外,剩下的又打造了一部分黄金手枪,白银手枪,郑和手里这两把就是其二。
“谢殿下挂念!”
郑和谢了恩,有些好奇的拿着手枪打量,朱瞻基又拿出第二个箱子,这里面是另一个六分仪,以及另一张世界地图,将两样东西取出,朱瞻基开口道:“这个叫做六分仪,还有这份地图,是我多方打听之后,让人测绘出来的图,六分仪具体的这个你可以询问景蒙,我已经教会他使用,你可以把这东西当做是牵星术就成!”
朱瞻基说完,郑和这边眼中惊奇之色更甚,不过见朱瞻基没有详细解释的意思,他也没有多问,立即拱手道:“谢太孙殿下赏赐!”
“嗯!”朱瞻基对郑和的这个感谢没客气,无论是手枪也好,还是六分仪和世界地图也罢,对郑和来说都是极为有用的东西。
送完了东西,朱瞻基看了一眼郑和的打扮,就道:“我看你的样子,这应该是要去祭祀吧?”